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简报:第六十一期

发布时间: 2017-07-19 信息来源: 字体:[ ]

狠抓“三突出”  增强“三个力”

市委政法委全力推进问题攻坚化解

 

  市委政法委始终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走帮服”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广听民意、掌握实情的基础上,深入推进问题化解,大力促进基层和谐,“走帮服”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突出领导带头,增强问题化解推动力。委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分组带队开展“走帮服”活动,牵头推进各成员单位走访农户2万多户、企业148家,基本实现第一轮走访全覆盖。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姜永华亲自主持召开协调部署会,先后13次赴挂钩联系点开展走访调研。走访过程中,当了解到大货车通行刘桥镇区、车辆扰民严重时,亲自带领机关人员到沿线开展现场调研、研究解决办法,委机关积极与市、区两级公安机关,刘桥镇政府等相关单位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会商会办。通过市、区、镇三级联动、综合施策,提前将大货车引入高速,有效控制了大货车驶入刘桥镇区。同时,立足长效管理,组织交警加强对刘桥镇区及周边道路的交通管理,货车扰民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二是突出资源整合,增强问题化解凝聚力。挂钩刘桥镇开展“走帮服”活动,是由市委政法委牵头通州区委组织部、老干部局、教育局、体育局、财政局、机关工委、邮政局等七家部门共同开展,部门职能涵盖了政法、党建、财政、教育、体育等多个方面,各部门职能相互补充、力量相互融合。作为牵头组长单位,在自身资源相对单一的情况下,多次召开会商会、会办会、推进会,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充分整合各部门资源,凝聚工作合力,放大工作效应。在前期充分调研把脉、排查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发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联合七家单位,联合制定了扶贫帮困结对、集体经济助增、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平台升级、基础建设提升、法律服务帮扶、信访积案化解、基层基础夯实、对症帮扶搭桥、突出特色健体、拓展邮路服务、重点难题破解等十二项行动计划,并明确牵头协调单位、参与配合单位,协助刘桥镇整体推进,切实提升“走帮服”工作成效。

  三是突出重点难点,增强问题化解攻坚力。在前期走访摸排的基础上,收集问题近400条,梳理出刘桥镇贫困户数1390户、贫困人口2838人、低保户605户、低保人口861人、五保人口256人、信访重点人员22人、社区服刑人员27人、刑满释放人员148人等重点帮扶对象,分类明确帮扶举措,真正将帮扶工作细化到人;聚焦精准帮扶、精准转化、精准治污等三大类型,整理形成30项重点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科学研判,分“市、区、镇、村”四级逐项明确问题化解层次,扎实推进问题化解。委机关坚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积极推动226省道和工农路北延建设、镇村平安法治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10项问题加快解决,有效提升了群众对政法机关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市工商局:“五大工程”深化“走帮服”

 

  市工商局坚持走访数量与服务质量同步提升,发挥职能与提高效能有机结合,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走帮服”活动要求落到实处。

  6月份以来,在完成每个党员40户走访任务的基础上,在梳理前一阶段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所想和群众所盼,开展了“务实走基层,聚力促发展”主题活动,将“走帮服”由张芝山一镇拓展到工商行政管理全局工作。一是商标战略深化工程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积极落实商标战略工作部署,支持我市各类企业注册、申报“三名”商标,今年新培育驰名商标2件、江苏省著名商标31件、南通市知名商标50件,举办了“品牌铸就企业?商标价值运用”高层论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二是企业信用领航工程提高企业诚信意识。开展企业诚信创建,强化合同行政监管,今年引导全市40家企业参加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进一步强化企业诚信经营意识。三是打假保优协作工程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构建了全市打假保优协作网络,建立重点保护企业名录,协助张芝山镇紫罗兰家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品牌企业实行异地维权,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打假维权服务。四是监管效能提升工程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充分运用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大数据优势,全面部署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积极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加强对新办企业的宣传培训,提升企业依法经营意识。五是消费环境优化工程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进一步加强12315申诉举报体系建设,畅通消费投诉渠道,规范商品质量抽检,加强侵权案件查办,努力提升消费维权工作效能、行政监管执法权威、消费维权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形成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新机制。

  围绕“3·15”消费者权益日、企业年报辅导、商标品牌战略、企业诚信建设、识别虚假广告和打击非法传销等工作,在张芝山镇每月组织一次工商职能专题服务活动,现场共发放各类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000多份,指导该镇15家企业申报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申请知名商标和开展国际商标注册,接待群众、企业咨询600多人次,通过实实在在的服务举措赢得基层群众认可。